当前页面: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近期商品陷入盘整,明显失去方向性

来源:      发布时间:2012-11-06 15:30:00

       近期商品陷入盘整,明显失去方向性。究其原因,当前全球经济“滞胀”特征决定了商品走势的这一特点:在经济表现“滞”的时候回落,而表现“胀”的时候就上扬。此外,商品高涨的投资需求和温和的消费需求不匹配也导致商品在相对高位徘徊。

  “滞”和“胀”主导商品起落
  历史上美国出现过三次滞胀,其特点主要是经济增速放缓而通胀却在攀升,而导致滞胀的原因是经济增长动力逐渐消失,外加不当的宽松经济政策。当前中、美和欧洲经济表现与滞胀的特征吻合:中国6月份CPI高达6.4%,而二季度GDP增速却回落至9.5%;通过消费支出模型估计二季度美国GDP增速将继续回落至1.7%,而美国6月份核心CPI上升1.6%,为3年来连续两个月的最大涨幅。

    三季度全球经济将继续表现温和,因全球经济处于再平衡和去库存化阶段,有政策刺激带来的高速复苏一去不复还。通过库存指数我们发现,原材料去库存在二季度已经启动,而产成品库存却要滞后原材料去库存一到两个月,商品在中国公布7月份制造业PMI跌破50枯荣分水岭之后全线走弱。

  然而通胀却不见明显缓解。国际能源署抛储后,原油短暂下行后重新逼近100美元大关,能源成本对通胀的加成作用未消散。而全球粮食供应问题、极端天气和劳动力成本上升都将继续助长全球的通胀,“胀”的预期主导了商品7月份的反弹,中美经济指好于预期只是导火线而已。

  商品泡沫在酝酿
  一方面,13日晚美联储暗示经济复苏速度依然缓慢,Fed可能推出QE3,尽管14日伯南克又改口称政策进入观察期,但是一旦美国经济被判定非季节性放缓,那么QE3或类似的刺激政策很可能“粉墨登场”。由于美国政府在刺激经济上“黔驴技穷”,在债务攀升和财政赤字庞大的背景下,QE3或类似的刺激手段成为其唯一选择。而通过估算,只要美国货币供应M2超过3%,大宗商品就可能进入泡沫式的上涨周期。

  另一方面,中国在公布6月份CPI前进行了年内第三次加息,市场普遍认为国内紧缩周期步入尾声。中小企业遭遇融资难直至倒闭,地方政府债务过大,都成为货币紧缩将放松的噱头,再加上银行表外信贷规模较大,金融市场的资金并不缺乏,商品难言“缺血”。

  商品供需面亦有改善
  有色金属方面,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加大,而6月份下游消费行业扩张良好,部分企业补库活动显现。特别是电力行业对铜、铝和镀锌的需求强劲,而6月份房地产投资和开工还没有受到太大冲击。

  能源化工方面,由于合成橡胶大幅涨价,而东南亚橡胶树老龄化刺激了对天胶供应的担忧。上游的PX价格在7月中旬上涨导致PTA企业亏损,从而PTA也低位回升。特别是投行对原油价格看好,使得化工品难以继续下跌。

  农产品可谓下一阶段基本面最好的品种,东北地区大豆种植面积同比减少30%以上,美国中部地区的干旱天气,供应担忧支撑豆类价格上涨。而政府对养猪的补贴引发对豆粕和玉米需求大幅增长的预期,豆油、棕榈油和菜籽油尽管增产,但是原油价格高企和通胀引发的投资需求不可忽视。

  总之,在全球经济温和复苏过程中,投资需求将成为后市商品的看点,滞胀的特殊情况又导致商品在高位容易出现较长时间的徘徊,因而在总体看涨的同时谨防经济特定阶段“滞”特别严重引发的较大幅度的调整。